2013年2月19日

分工與合作

1.分工

1.1 各課程的教學實施:各課程依計畫所規劃的內容及進度實施教學活動。

1.2 計畫團隊定期會議:每月舉行教學團隊工作會議,會議議程、通知、紀錄、拍照等事輪流分工、相互支援合作。參與對象包含各課程計畫主持人以及教學助理、網管助理,共同分享教與學的心得,以加強彼此的聯繫與合作默契。

1.3 教學觀摩與反思:每一課程各進行一次教學觀摩,其他課程教師及教學助理撰寫建議表,於教學團隊定期會議進行分享與回饋。

2.合作

2.1 入口網站的建置:設立課群共同入口頁面,聯合各課程網站形成網路家族,教學團隊可以建構共享的數位資源,也可提供相關課程修課學生彼此觀摩交流的平台,既有獨立運作網站之機制又有互相流通推廣的功能。

2.2 教學資源的共享:聯合舉辦各項配合正式課程的非正式課程活動,如邀請校外專家演講的協同教學,或配合閱讀教學情境化的戶外教學,使教學資源的效益最大化,並加強教學團隊的互相支援,提供學生交流的機會。

2.3 成果發表聯合策展:共同籌策於期末舉辦的學生學習成果聯合發表會,以強化課程夥伴間的連結與互動,創造相互學習與觀摩的機會,以達成課程推廣計畫之宗旨。

2.4 學習型組織的建立:由總計畫主持人規劃課程設計及教學實務相關研習活動,以工作坊模式進行,邀請專家學者來校指導及診斷課程設計及教學實施的相關問題,或到他校進行實地訪問觀摩,使教學團隊形成學習型組織,具有行動研究的能力,落實PDCA滾動式計畫的具體成效,並與校外通識教育社群連結互動。

經由上述分工合作的機制,期能推動本校語文教學在課程、教師、學生等三方面的改變:

1. 課程面

1.1  建立「全人觀照」的課程主架構,使教材的編選具有多元中的共通性,以提升學生美學、倫理、民主等素養為明確指標,具有縱向的統整性。

1.2 建立協同合作機制,使教學活動更為豐富多元,師生互為主體,課程與課程之間互相連結、觀摩,具有橫向的聯繫性。

2. 教師面

2.1 開展教學新視野,激盪新思維,提升教師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的能力,使所教更符合學生所需。

2.2 發展學習型教學團隊,建立行動研究模式,就支援功能而言,教師不再孤軍奮戰的單兵,就資源共享來說,教師不僅可以不斷精進教學知能,更能發展出與課程相關的學術研究能力。

3. 學生面

3.1 改變傳統教師讀講模式的語文教學,以學生為中心,提供多元智慧發展的學習活動,並採取多元評量方式,讓學生在適性發展的過程中快樂學習,並獲得較高的成就感。

3.2 改變局限於教科書的刻板學習,經由文本世界連結到生活世界的教學設計,以及具現真實生活脈絡的學習情境,發展學生深度閱讀、探索體驗、批判討論、溝通表達、主動學習的能力,為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懷、理解與參與,配備較充分的語文工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